更多服务
职场老司机给你五条忠告
日期:2022-06-16 浏览

     职场如战场。职场老司机汇集了职场常见问题的关键点,提出五条忠告,希望对身处职场的你有所帮助。


职场上没有绝对的公平

  

我做项目组负责人时,手下一男一女,加我共3人。

一次,我们启动了一个重要项目,在外地召开现场会。

那男孩子主要负责期间所有人的吃喝拉撒、行程安排、会议材料编写等等事项非常繁杂,他没办法完全应付下来。

当时见到女孩没什么事,就交代她把领导发言记录一下,会后写会议纪要,她一脸懵,很不情愿的接受了。

可是,过了一周,仍然没见到会议纪要,便打电话问她。


结果,她在电话里哭了起来,说不想干了,并花了30分钟和我讨论公平的问题,浓缩一句话:

 

“本来不是她的工作为什么要摊派给她?因为岗位职责书里并没有会议记录这一项。”


后来类似的事,又发生了几起,我也没了办法,只有申请换人,才将项目进行下去。


其实项目工作总是充满不确定性,有些事总需要临时协调,如果非要条条都对照岗位职责书,这活就没法干了。


而且,如果较起真来,岗位职责书最后一条写的是:“项目经理安排的其它工作”。


所以我布置的工作,按说就是她“份内”的事。


当然,我不想倚强凌弱,但想说明:


工作的边界,不能用刻度尺精确衡量,也不能太计较得失。


我当然不是说公平不重要,在人格、法律等社会层面当然重要。


但在职场,不委屈的工作根本就不存在,更没有完全的公平。


尤其是职场小白,你的价值就在于能帮领导承担什么,也许不忿,但这就是现实。

 

学会体现你的工作过程

  

大概8年前,我晋升营业部经理。这部门刚刚成立,我去筹备。


一开始,都是些零碎的工作:比如职场坐位安排,发招聘广告,与新员工谈话等等,一周时间很快过去。


周一早上,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,训了一顿,说我上任一周,怎么啥事都没做?


我马上解释,说都是些琐事,没什么可汇报的。


结果他火更大,说你连个邮件都懒得发吗?


当时感觉特委屈,后来想通了一件事:


所有的领导要的都是控制感,也正因为此,能呈现出来的工作,才是有效的工作。


后来,我做了几年总监后,体会更深。


看到一些员工,份内工作并不多,但整天忙叨叨的,又看不出在忙什么。


一天天,一月月,甚至一年就这么过去了,我就开始想:这员工对部门的贡献到底是什么?


有的员工聪明一点,每项工作都做成一个小项目,做之前告诉你这样做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,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让你了解过程,最后还会检视工作成果与当时目标的差距。


这样的员工往往也升迁的最快。


所以,你明白么?领导和员工的思考模式并不一样。


领导需要的是不可计量的激情,和可计量的工作成果。


就算你不能永葆激情,但要想办法把工作过程呈现出来。

 

3 把人和事分开对待

  

我刚任地区产品总监时,由于亏损,被叫到总部问责。


当看到主持问责的领导时,松了口气,因为以前共过事,交情不错,想必会点到为止。


怎知整个过程被骂得体无完肤,现场评估结果是“不通过”。


会后,正值中午下班,等电梯时又遇那位领导,却是另一幅模样。


热情的和我打招呼,问我怎么过来的。当我说开车过来时,他让我稍等一下,大约2分钟后,他急匆匆的返回,额头微汗,说到:这里停车好贵,我有停车票,给你一张。


一开始我有点想不通他的阴阳两面,后来做了一段管理后,也体会到了这种丁卯分明的原由:


在一家绩效导向的机构,每个人头顶都如同悬了一把利刃,掺杂交情而为他人行方便,等同于把别人的闸刀放在自己头顶上。


而会后向我表达友善,则是在传递桥归桥,路归路的观念。


潜台词就是:虽然我骂了你,但也是为了工作,我们私交归私交,你不要恨我。


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?


很多职场年轻人,无论是批评自己的领导,还是为难自己的同事,他们总假想对方针对自己故意使坏。


但很有可能对方对谁都这样,人家只是公事公办。


但是这种假想往往会让你仇意四起,无形中把别人真的变成仇人,这无异于在路上多砌了堵墙。


而在职场上,你也要避免对方因为某个事情而误解你这个人,可以像那位领导的做法,通过示好,传递“一码归一码”的信息。

 

尽量避免误会


某次集团开会,董事长主持,我那天忘记带笔记本了,便用手机记录董事长的讲话。


谁知董事长开会开到一半,突然很生气的说:


“这么重要的会,怎么有人一直在看手机!”


虽然没点名,但我知道说的就是我。


但是当时我也并没有跟董事长解释这个事。


因为解释也用处不大,会被当成狡辩,最好就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。


你可能觉得这太武断,太官僚,可真相就是如此。

 

芒格谈起人的偏见曾说过:


人类的思想跟卵子很相像。卵子有一个“关闭”机制。


当一个精子进入后,它就“关门”了,其余的精子就进不来了。


所以,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亲眼看到的,先入为主绝对战胜百般解释。


越大的领导,越是如此,他们对下属的判断往往源于一个或几个片段


你此时的表现,会被推演为全部。


所以:


作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,要学会避免上司不必要的误会,这比事后解释强一万倍。


古人说: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”,确实有道理。

 

走就走,留就留,别磨洋工

  

我在职场近二十年,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


那些天天吵着要离职的,却老赖着不走;那些真正要走的,都是出其不意。


我曾遇到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领导,当时民间传言他要跳槽去某金融机构当总经理。


可是我当时觉得怎么看都不像:无论是会议召开、业务盘点、方案追踪样样都没拉下,而且似乎比以前还紧。


一天晚上,我们约某大客户吃饭,把领导请来一同参加,席间客户提出一个服务需求。


那领导说:不好意思了,可能要和接任者谈,因为明天就要交接了。


此时才印证他真要走的消息。


结果第二天交接了一天,第三天便飘然而去。


这领导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,只要一天没走,就会把手头上的事做好,甚至让你察觉不到有异动的倾向,这应该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吧。


反观很多职场人,下家的影子还没有,心却早已不在了上家。


天天嘴上吵着要走要走,可是磨蹭了一年半载,不但被不断的边缘化,每次上班也如同上绞刑,这又是何苦呢?


所以,建议你:


只要身在此位,就把手头的事好好琢磨,这可能为你的将来增添筹码;


如果心已提前走远,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折磨,只会让满脑子都是乱码。


所以,走就走,留就留,别磨叽,更别磨洋工,别人难受,耽误的可能就是你的前程。